“价格战”开打带来的原油价格史诗级暴跌,在世界各地激起了大大小小的浪花。带来经济损失、利益轮转的同时,降价的原油也给环境保护出了道难题。
油价下跌,最直观的就是减少了原油的购入成本。以保证国家能源库存量为常态的进口国,此时也一定会加大原油的采购量,国民也因能源成本的降低而增加消费,以能源消耗为主的生产生活效率提高,碳排放的规模增大,环境污染也必然加重。
虽然目前情况来看,疫情的爆发也是油价回升不乐观的推力之一,且短时间内以居家、抗疫为主的情况对能源的消耗并不多。但随着全球疫情的好转,国家为刺激消费、助力经济发展,国民因自身需要活动消费,低价的油,以及受其影响价格乐观的互补品如汽车等,就被列入了多数购买者的计划。恢复常态后突然的能源消耗和不断增长的消费群体,带来的是更大的能源使用和环境压力,自然的自净能力与之相比,简直微乎其微。
从另一方面来看,作为油价下跌的损失承担者,原油出口国将面对的是经济上的巨大损失。为了弥补,原油出口国可能会搁置与石油相关投资和开采项目、减少开采成本,同时,也会从新能源的开发入手,从中获利。毫无疑问,出口国对油价下跌的举动可能成为清洁能源发展的助推器,这份担忧为新能源发展和环境保护争取了更多的机会。
虽然下跌的油价为清洁能源提高了关注度,但这不会使新能源发展的进程显著提升。新能源的理念与科学依据四十年前就已提出,但高昂的成本和有限的技术成本使得新能源使用比重始终不高。新能源的开发,如今更多地落在资金技术强国、能源匮乏的国家肩上,而对于部分产业单一,科技水平仍在提高的出口国来说,寻找环境友好型的能源和发展方式,无法作为他们的第一选择。全球的能源使用依然以石油等化石燃料为主,且飞速的发展加剧了环境污染。
当然,油价走低的情况会随着消费需求的增长逐渐恢复,交易之间也会让供求关系重新达到平衡。但或许经过长久发展石油行业即将迎来和煤炭业一样的路口,因消费的需求、新能源的产生和生产工序、方式的改进,一些石油产业的投资也可能成为成本高、收益低的“搁浅资产”,下跌的油价换来的也未尝不是环保清洁的未来。
总的来看,油价下跌刺激了消耗消费,但也有可能成为圣新能源加快发展的先声。不太乐观的是,各国仍然以储备化石能源,发展相关工业为主,环保清洁计划的发展,还远远赶不上环境污染的速度和污染型重工业的发展,并长期受限于科技水平的不足和环保意识的忽视。
在无法预测的油价和大起大落的能源市场面前,保证储备、发展自身是重要的,但继续探索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和新能源的合理构想,则是十分必要的。能源消耗带来的污染除了成为严肃重要的科学依据,还应当成为长鸣的警钟,成为改善环境的动力。